夹竹桃

夹竹桃科夹竹桃属的植物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L.),又名欧洲夹竹桃,为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夹竹桃属的一种常绿大灌木,因其茎部像竹,花朵像桃而得名。夹竹桃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大部分省区有栽培,尤以南方为多。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种植。[2][3][4][5][6]
夹竹桃高可达6米,夹竹桃叶形优美,花色艳丽,花期长,观赏价值高,在保持水土、改善和绿化环境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7][8][9]其种子含油量约58.5%,可榨油供制润滑油;茎皮纤维强度较好,为优良的混纺原料。[10][11]夹竹桃多以叶入药,在中医药中,认为其有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祛[]的作用。但其全株及乳白色汁液均有毒,入药时需慎用,如因不当药用或误服过量夹竹桃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12][13]
夹竹桃的花语为“警戒,小心”,也有“深刻的友情”之意。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季羡林先生曾创作抒情散文《夹竹桃》,提及“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该文被小学语文课本收录。[14]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于1888年创作了著名作品《夹竹桃》(Oleanders),认为夹竹桃花是“欢乐的”和“对生命的肯定”。[15]

历史记载

植物名实图考》中关于夹竹桃的较详记载为:“李衎《竹谱详录》,夹竹桃自南方来,名拘那夷,又名拘拏儿,花红类桃,其根似竹而不劲,足供盆槛之玩。”[1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