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技术

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悬浮的技术
磁悬浮技术(英文: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简称EML技术或EMS技术),由英国物理学家塞缪尔·恩绍于1842年提出磁悬浮的概念,是指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悬浮的一种技术。[1][3]
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磁悬浮技术实现形式比较多,主要可以分为系统自稳的被动悬浮和系统不能自稳的主动悬浮等。[6]其利用的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7]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2]
1842年,英国物理学家Earnshaw就提出了磁悬浮的概念。1937年,德国的赫尔曼·肯佩尔申请了磁悬浮列车这一的专利。1989年3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磁悬浮试验样车。2015年12月26日,“长沙磁浮快线”采用了此前西南交大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技术。[4]2019年5月23日,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8]2023年4月,中国工程和铁路研究人员称,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建造世界首条超级高铁线路最有可能性。这条150公里长的真空隧道将允许磁悬浮列车以高达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仅需9分钟车程就可到达。[9]2023年11月17日,深圳造“最小最轻”全磁悬浮人工心脏——Corheart6首次亮相本届高交会[10]

历史发展

提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