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义

德国威廉·狄尔泰提出的概念
科学主义(Scientism),又称唯科学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将自然科学技术作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相信自然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科学主义将自然科学视为人类知识的典范,并认为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是获得能应用于任何现实的知识的唯一手段。科学主义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它认为科学是惟一的知识来源,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每一件事都应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其他研究领域,包括哲学、艺术、历史、宗教、道德和社会科学,要么被同化为科学,要么作为知识的来源被排除在外。科学主义否认这些领域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并且在许多形式中拒斥美学知识、道德知识或宗教知识的存在。科学主义的本质可以从其科学观、哲学观、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探讨。在科学层面,科学主义概括了科学的特征,将科学绝对化;在哲学层面,科学主义强调形而上学的无用性,而只注重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在价值层面,科学主义则将科学神圣化,把科学看作高于人类的本体,作为评判事物的依据。科学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尊重科学经验和事实的名义下,推行不可知论与主观经验主义。此外,科学主义有时也被用作略带贬义的解释,表示不恰当的使用科学或在不适当的地方运用科学主张,以及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范畴是任何哲学和研究的唯一恰当的元素的信念。

意义

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那种把自然科学推向极致的做法行不通。科学主义就是“主张在科学领域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而且‘应当’在非科学领域普遍使用”。因而,对于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领域的做法必须保持警惕:“科学主义的社会理论充分运用的地方有可能是一个极权社会。”这也是研究、使用自然科学方法来从事科学立法时需要加以注意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