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石猴

源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石雕艺术品
方城石猴又称画石猴,是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的一种传统石雕艺术品。[1]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雕出猴子形状,然后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勾画在石猴身上而成,故又称“画石猴”。[2]方城石猴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在民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方城石猴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南阳方城石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与“时候”谐音,意指“好运气”备受游客喜爱。

习俗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南阳市方城县小顶山都有庙会,庙会上出售一种石雕“小石猴”,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也叫“画石猴”。赶庙会的人都踊跃购买,并相互赠送“好时候”(时候与石猴谐音),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南阳方城石猴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