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式卫星

完成任务后,部分结构会返回地面的卫星
返回式卫星(Returnable Satellite),是指在轨道上完成任务后,有部分结构会返回地面的人造卫星[4]
1960年8月10日,美国发射了“发现者”13号卫星,属于“发现者”号系列返回式侦察卫星,之后继续研制了“锁眼”1号到9号系列。苏联于1962年4月开始发射返回式侦察卫星,包括“天顶”和“琥珀”两个系列,并同时研制了用于微重力试验的“光子”号卫星等。[2]1965年,中国科学院提出人造卫星规划建议,同年,周恩来总理批准该建议,以应用卫星为主,特别是返回式遥感卫星。1970年,周恩来总理宣布返回式遥感卫星为国家重点工程。[3]1974年,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完成测试,但首次发射因技术故障失败。经质量提升运动后,1975年第二次发射成功,虽回收时偏离航线,但仍成功回收,成为中国太空里程碑。[5]截至2016年,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实施了25颗返回式卫星。[6]
返回式卫星具有多重功能:它作为观测地球的平台,获取对地观测信息供地面研究;作为微重力试验平台,支持空间科学实验与特种材料制造;利用空间条件进行植物育种等应用;同时为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器技术提供经验积累。[2]

历史沿革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