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湾镇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辖镇
寺湾镇位于淅川县西北部56公里处,1958年建寺湾乡,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面积133.32平方千米(2017年)。1999年撤乡换镇,全镇辖29个行政村,256个村民小组,人口39790人(2017年)。

历史沿革

寺湾镇历史悠久,主要体现在丹江航运方面,唐朝中期曾是南方物资运往长安的主要通道。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地方势力经常阻断淮河汴河等地的漕运,因而丹江河运更为发达。宋代由于战乱,航运一度萧条。明清年代空前繁华。据有关记载,黄河码头每天停泊各类船只百余艘,“帆[qiáng]林立,绵延十余里”。寺湾黄河老街是丹江航运的水旱码头,日益繁荣,大量的外地商品(盐、绸、布匹、药物等)集散于此。航运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各地商人的停驻使黄河镇区人气倍增,相继建成了兴隆寺、杨寺庙、老君庙、关帝庙、代王庙一些古建筑。一些著名的商铺,如“全兴仁”、“永兴源”、“张家太纪”、“江西杨家果子铺”等陆续入驻,与全国各大城市互通往来。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南北各省所交的皇粮和其他物资大都经丹江航道运往西安,黄河码头每天来往船只在300艘以上。
民国时期河南省高校学府(商丘中学)因战乱西迁于寺湾黄河,提升了该地的文化品位,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放后,由于陆路的发达,陇海铁路焦枝铁路相继建成,公路四通八达取而代之的是水运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