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

《西厢记》中人物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1][2][3]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进一步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婢,从唐到宋的流传过程中她的地位也一直如此,自《董西厢》起,才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环境设定

元代社会有明确的良民、贱民之分。“名编户籍,素本齐民,谓之良;店户、倡优、官私奴婢,谓之贱。”奴婢在元代被称为驱逐口,其社会地位较低驱动器口主要被用于家内服役,部分人从事农业、牧业或手工业生产。一些驱口的使主为逃避军战役战役等,往往派驱口代替“正身”应役。驱口只有通过赎身才能摆脱贱人身份,成为良人,但赎身的费用很高,对大多数驱口而言,赎身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赎身脱离奴籍的驱口,一般仍需与使主保持一定的依附关系,成为其家的贴户,又称为户下户。红娘虽然是相国小姐莺莺的贴身女婢,但依然改变不了她贱民的身份。

人物外貌

可喜的庞儿浅淡妆,穿一套[gǎo]素衣裳。(出自《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