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安源

1967年由刘春华创作的油画
《毛主席去安源》是刘春华创作的一幅油画,长220厘米,宽180厘米。该画于1967年创作完成,1995年10月被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拍下。[1][2][3]
1967年6月,首都北京要筹办一场主题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的展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读的刘春华被选派参加展览的筹备工作,任务是画一幅反映毛泽东去安源的油画。为创作此画,刘春华深入安源煤矿体验生活,调查毛泽东去安源的情况,没有画布,就使用拆下的旧画布,没有大画笔,就把两支笔捆在一起使用。反复推敲构思后终于完成画作。[4][5]这幅油画描绘的毛泽东1921年秋第一次来安源时的情景。他身穿青布长袍,左手握拳,右手挟着油纸伞,目光如炬,步履铿锵地走来,身后山峦肃立,风雨欲来,而他气宇轩昂,心中似乎藏着雄兵百万。[5][6]表现的是中国革命的起步阶段,毛泽东去江西安源给工人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一段历史。[7]
《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构成,青年毛泽东占据了画面中心位置,[8]整体色调偏灰暗,[9]采用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结合的绘画风格。[4]该油画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美术创作的样板和代表作,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创造了中外美术史上的神话。[10][3]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作品中唯一一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的美术作品。[11]1969年2月刘春华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进行了再次创作。[12]中国人民邮政还发行了《毛主席去安源》邮票,除了彩色印刷的单页、邮票外,由这幅画衍生出来的诸如毛主席像章、石膏、挂毯等工艺品更是不计其数,当时的小学课本也收录了这幅油画。[5][13]在《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中,浪漫主义的形象和现实主义的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成为时代的符号。[4]也有负面评价称,这幅画的构思构图甚至用色,都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且画工笨拙。[8][14]

创作背景

素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