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

地下岩层断裂错动的地区
震源是指发生地震的源,即地下岩层断裂错动的地区。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千米。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越深,影响范围越大,地表破坏越小,震源越浅,影响范围越小,但地表破坏越严重。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60千米以内)、深源地震(超过30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1]
震源分为自然震源与人工震源,其中人工震源是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人工震源是指通过分析来自重复地震、背景噪音和重复性人工震源等产生的地震波来研究地球介质的变化。人工震源产生类型有人工爆破震源、连续震源、气枪震源。1964年,美国BOLT公司发明了气枪震源,可以通过在水下瞬间释放高压空气而激发地震波。2002年4月,在中国首都圈地区进行了6次吨级人工爆破实验,使用了爆破震源技术,2003年8月,在大(同)-秦(皇岛)铁路怀柔段进行了连续震源的实验。[2]

物理简介

在地震学中,震源是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断层开始破裂的地方,震源向上投影到地表即为震中。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它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称人工震源,如人工爆破(炸药爆破,核弹试验)等。
一个震源是不会移动的。每次地震包括主震和每次余震都会有不同位置的震源,这些不同时间的震源位置叠加在一起就可以看出震源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