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农民起义

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
隋末农民起义是指在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至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期间,推翻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1][2]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骄奢淫逸,统治残暴,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于是爆发了不可遏止的农民大起义。[2][3]该起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王薄首义开始。从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约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反隋主力,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2][4]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shí]反唐失败,隋末农民起义宣告结束,共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隋朝灭亡后,以李渊为首的地主集团建立了唐王朝。[5]
规模巨大的隋末农民起义,虽然最后招致失败,但终于推翻了残暴的隋王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繁荣强盛的新时期。[2][3]

简介

隋朝末年,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jǐn],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馁交加。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农民揭 竿而隋朝统治,计当时约百余支,遍及全国。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