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果仙

晋剧表演艺术家
1
2
丁果仙(1909—1972),原名丁步云,小名果子,艺名“果子红”,河北省束鹿县人,中国晋剧表演艺术家,享有“晋剧须生大王”的盛名。生前曾任太原市晋剧团团长、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3][4][5][6]
丁果仙7岁学艺,习须生,13岁登台,成为中路梆子第一个坤角须生。15岁后在太原、晋中等地演出《斩黄袍》《八件衣》《芦花》等戏,获观众赠艺名“果子红”。此后,她随剧团辗转大同、北京、天津等地演出,与多位京剧名宿切磋技艺,向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学习借鉴,获得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等人的赏识。1936年,百代公司为她灌制了唱片,并赞她为“晋剧须生大王”。[1][3][4][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丁果仙开始深入工厂、农村演出,塑造了《屈原》中的屈原、《柳荫记》中的祝公远、《空城计》中的诸葛亮等经典角色,并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凭借《蝴蝶杯》中的田云山获得演员一等奖,后又因1955年参与了戏曲电影《打金枝》的拍摄而闻名全国。在此期间,丁果仙担任了太原市戏曲学校的校长,培养了马玉楼白桂英等“丁派”弟子,后又担任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丁果仙受到迫害,于1972年去世。[1][3][4][5][6]
丁果仙的唱腔富有创造性,她采用“以字行腔”的唱法,表演既重体验,又善表现,形成了刚柔并济、声情并茂的表演特色。同时,她的念白基本上是普通话音韵与太原标准话声调的结合,并适当糅合晋剧传统蒲白的念法,后成为晋剧普遍流行的舞台腔。[1][3][4][5][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