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乐法师

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1940年出生,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黄梅县妙乐禅寺和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铁佛寺方丈,曾荣获第八届“中华慈善奖”,被评为“最具爱心捐赠个人”、“湖北省佛教慈善杰出人物”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妙乐寺和妙乐法师在公益慈善事业方面捐资迄今已逾9亿元。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湖北省黄冈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江西省九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佛教协会会长,浙江省余杭市、湖北省[]水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黄冈市、江西省九江市政协常委和委员,湖北省黄梅县妙乐禅寺、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铁佛寺方丈等职务。妙乐法师以悲悯怀度、慈悲众生为己任,在佛教界,她以一个女尼的身份,在她人生的历程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她爱国爱教,弘法利生,艰苦奋斗,创业成功之路,深受教内尊重。

人物经历

妙乐法师,俗姓王,名玉荣,1940年8月18日(农历7月1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王家[]一户农家。其父母希望她出生后能像养儿子那样把她养大,故取名“玉荣”。“玉”为石中精品,有“美石”的含义;荣则指繁荣昌盛。 玉荣自幼受外祖母严氏影响,茹素长斋,常随严氏出入附近佛庙,求佛拜经。幼年玉荣并不喜欢“玉荣”这个名字,10岁那年,玉荣随严氏入安徽九华山,受百岁老和尚慈光法师点化,玉荣遂自改名字“玉荣”为“艳华”,立意为“光艳中华”。

早年经历

1953年8月18日,迫于生计,其父母举全家6口人离乡南迁至江西省武宁县杨州乡三洪滩。途中,父亲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全家的衣物细软和两个年幼的妹妹,13岁的艳华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替父亲挑了一担箩筐衣物杂品。由于那时马路都是牛车走出来的泥巴路,路面坑坑洼洼,凸凹不平。下雨时,整个路面就象铺盖着几寸厚的稀泥。牛车走过,路中间留下四蹄交替走过的脚印,足有两寸深;两边是更深的车轮印。天一放晴,经烈日一照,路面压模印坚韧不拔,故有“雨天一包脓,晴日一块铜”来形容其状。而且整个马路九曲十八弯,沿着河港[chà]绕来绕去,弯弯转转。远处的村庄、树木,望去并不遥远,但走起来,要绕水撇河、上港下汊、过青石板、走独木桥极为费时,让人感觉路越走越远。俗话说,远路无轻担,艳华以小小的年纪挑着一担重重的箩筐,从王家垏村到小池口长江北岸10多里路,艳华满身大汗跟着父亲及全家足足走了7个多小时。这件事让少年艳华初感人生旅途的艰难,深深同情家乡父老出行的困难,从小立志要为家乡人修桥铺路,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