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伽王朝

巽伽王朝
[xùn]伽王朝(公元前185年至公元前73年)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国的一个王朝,主要统治范围包括印度东北部恒河下游地区。该王朝共历10位皇帝,首都位于华氏城(今比哈尔邦的比什纳加尔)。前185年,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任国君坚车王(或称巨车)为部下将军华友(或称差友)刺杀,孔雀王朝灭亡。华友继位后,压制佛教,复兴婆罗门教,并与塞琉古帝国疏远。巽伽王朝的统治范围远小于孔雀王朝,且据信孔雀王朝仍有后代在摩揭陀作为藩王存在。
前73年,巽伽王朝被甘婆王朝取代。在玄奘访问印度(627年—645年)时,摩揭陀地区有一个名叫满胄王的小王公被认为是孔雀王朝的末裔,尽管可信度不高。

正文

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帝大车王为其将军布舍耶密多罗所杀,孔雀王朝告终。布舍耶密多罗弑君篡位后,建巽伽王朝。因他属巽伽族,故名。首都仍为华氏城。王朝初期,同侵入印度西北部的希腊人进行了斗争。胜利后,恢复了马祭。他在宗教政策方面,一反阿育王的做法,大力支持婆罗门教,反对佛教。传说在他的统治时期,许多佛教寺院被毁。巽伽王朝时代,总的形势是江河日下。摩揭陀帝国所统辖的范围,主要为恒河流域的中部,大概在旁遮普的部分地区尚保有一定势力。王朝共有10个国王,统治112年。至公元前75年,末帝提婆扑底为其大臣婆薮提婆所杀,巽伽王朝遂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