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晋

清朝皇室贵族妇女的封号
福晋,满语妻子的意思,也有贵妇的含义(一说满语福晋是汉语“夫人”的音译)。清代时期,亲王、郡王、世子的正室为福晋(或称嫡福晋),侧室为侧福晋。[1]《清会典·宗人府》记载:“凡福晋夫人之号,各视其夫之爵以为差。亲王正室封亲王福晋世子正室封世子福晋,那王正室封郡王福晋。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邵王封侧福晋三人。”[2]康熙时定制,“福晋”一词专用于亲王、郡王及亲王世子正妻封号。亲王、郡王、之妾则称为侧福晋或格格。而贝勒贝子、镇国公及以下世爵之妻,称“夫人”,侧室称“侧夫人”。[3][4]
清朝皇室亲王、郡王之妻称“福晋”,妻妾称谓有嫡福晋、侧福晋及庶福晋之分。嫡福晋是正室,清制规定嫡福晋由礼部册封,有朝廷定制的冠服,侧福晋也是受正式册封的,身份一般也不低;而庶福晋是没有经过朝廷册封的,地位要低很多,相当于婢妾。[5][4]清朝入关之前,嫡福晋和侧福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清朝入关后嫡福晋的地位尤为突出。[5]

称谓来源

"福晋"一词来源说法不一,略举二例。
来源其一:蒙古语将汉语“夫人”音译为“fujin”,称汗、贵族妻房为“fujin”;满语承蒙古语,也称其妻房为“fujin”;清代汉语文献中,又将“fujin”写为汉字“福晋”,因有此词。曾有说法称,因为此词本来就是汉语“夫人”转音,所以虽然回译时写“福”,但发音仍然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