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近红鲌

鲤科近红鲌属的鱼类
黑尾近红鲌(学名: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是鲤科、近红鲌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它的体长约为139至246毫米,体形长而侧扁,背部在头后隆起,腹部在腹鳍至肛门具有腹棱。头部尖形且侧扁,头背较平直,吻钝且较长。鳃孔伸至眼后缘的下方,鳃盖膜联于峡部,峡部较窄。它的鳞片中等大小,背部鳞片较体侧为小。背鳍位于腹鳍基的后上方,外缘斜直;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为近或相等。臀鳍位于背鳍的后下方,外缘凹入,起点近腹鳍基。胸鳍尖形,末端到达或超过腹鳍基。鳃耙中长且排列较密。下咽骨中长且较窄,咽齿近锥形,末端尖而微弯。鳔分为2室,后室较大,末端圆钝。肠短且呈前后弯曲,一般短于体长。腹膜呈浅灰色。在活体时,黑尾近红鲌的体背侧呈灰黑色,腹侧为银白色,鳍呈灰色,尾鳍为灰黑色,边缘色更深。
黑尾近红鲌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较高、浮游生物较丰富的水域。它具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性情较温和。在自然条件下,黑尾近红鲌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浮游动物等为食。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它主要以摄食配合饲料为主,同时也会食用水生昆虫、浮游动物等。
黑尾近红鲌分布于中国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境内,也可见于宜昌;湖北、江西等省有养殖。它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多生活于江河的中上层。模式产地位于四川木洞。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22~27;胸鳍Ⅰ-14~15;腹鳍Ⅱ-8。侧线鳞64~69;围尾柄鳞22~24。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8~20。下咽齿3行,2·4·4(5)~5(4)·4·2。脊椎骨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