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甗

春秋时期的文物
青铜甗是春秋时期的文物,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炊器,功能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它最初为陶制,后逐渐演变为青铜制品。最早的陶甗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后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而甗的广泛流行则是在商代至汉代。资料显示,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利用蒸汽、采用蒸的方法熟食的民族,加之我们祖先又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所以世人有云:“中国人蒸熟了世界上第一碗米饭”。[1]
青铜甗

文物介绍

青铜甗器体分铸,上为甑,下似釜,是青铜甗在战国中晚期演化而成的一种新式。甑直口微敛,铺首衔环耳,鼓腹,小底有,孔为十字形,内环列二十孔,外环列三十三孔,中腰饰凸弦纹一周。釜直口,高颈,套环耳,深圆腹,平底,中腹饰凸起绳索纹一周。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甗通高43厘米,口径35.4厘米。[2]

青铜甗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