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庭瑶

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军“装甲兵之父”
徐庭瑶(1892年10月9日—1974年12月16日[a]),字月祥,安徽无为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装甲兵学校教育长、装甲兵司令,被誉为“机械化装甲兵之父”。[1][2]
徐庭瑶早年就读于芜湖皖江中学,1915年,他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曾回乡当算术教员,不久就投身军旅,先加入皖系军阀倪嗣冲安武军,随后改投孙中山部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升任营长、团长。1926年,徐庭瑶参加北伐战争,率领部攻占永定城,参加在龙潭对直系军阀孙传芳的作战。战后,他因功升任第2师师长。1928年春,徐庭瑶率领第2师参加蒋介石指挥的对奉军的北伐,在攻占济南后,奉命率部守卫济南。之后,他奉蒋介石命率部参加了中原大战、“围剿红军”等战役。1933年,徐庭瑶任第17军军长,参加长城抗战,与日军作战两个多月后,17军因伤亡严重调往后方。1935年,徐庭瑶前往欧美考察,回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之后,徐庭瑶致力于机械化部队的人才培训工作,筹备成立了南京陆军交通[]重学校和通信兵学校,长期任学校教育长,并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装甲兵团。1939年,徐庭瑶被任命为第38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胜利。1944年,徐庭瑶辞去机械化学校教育职,专任军训部机械兵监。解放战争开始后,徐庭瑶调任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担任装甲兵司令。1949年他跟随国民党败退台湾,赴台后于1952年退役。退休后,徐庭瑶以读书养鸡自娱。1974年12月16日[a],徐庭瑶因病逝世,葬于台北阳明山。[1][3]
徐庭瑶著有《干部必携》《步兵操典之研究》《机械化军备论》《机械化部队作战纲要》等书。[2]徐庭瑶在著作中倡导军队机械化,并提出机械化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一元兵”论、装甲部队的战术理论,强调装甲部队的攻击和其他部队的分工合作,他认为军事技术的进步将导致作战方式的改变。装甲兵工程学院军政教研部政教室教员肖三认为,徐庭瑶是中国早期接触装甲兵的军人,他提出了机械化装备的建设、使用以及机械化装备人才培养等军事技术思想,因而被国民党誉为“装甲兵之父”。[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