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区

中国台湾省台中市辖区
清水区,是台湾省台中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台中市西部,大肚山台地西北麓,大甲溪南岸,西临台湾海峡。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盛行于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4月,夏季多雨,冬季干冷。年均温约摄氏22度。重要特产有韭菜、韭黄等。旧称“牛骂头”。清水区在2010年12月台中县市合并之前,为台中县下辖的清水镇。

历史

清水位于台中市的西海岸,本地的史前文化是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牛骂头文化,在汉人大量移入前原为拍瀑拉族Gomach社的聚居地,现今清水的西社社区一带,旧称“社口”,就是当时拍瀑拉族的出入口,也是清水的旧地名- 牛骂头,便是藉Gomach的音译而来。
康熙年间,清水尚属未开发的不毛之地,雍正年间已有汉人大规模的涌入清水地区并向平埔族租地垦殖,并有官军在今日的营盘巷驻防。到乾隆年间,才逐渐发展成为市集,发展成为中部的稻米和山产的集散地。早期清水的汉人移民,以来自闽、粤为主,现在位于清水大街路上的三山国王庙,'尚有早期客家人垦殖清水的痕迹。清乾隆25年开放有业良民可携眷渡台垦殖,尤以泉州籍的杨姓蔡姓居多,杨、蔡两族落脚于社口,大量垦殖,自此两家族繁衍开来,时至今日,杨、蔡两姓仍为清水两大姓。康熙23年(1684年)清廷采纳施琅建议,开始在台湾设立官署,清水为诸罗县所辖,此后在雍正元年、光绪14年,历经彰化县、台湾县建制。
台湾日据时期明治34年(1901年)设置台中厅后,清水为牛骂头支厅下的“公馆、牛骂头、三块[cuò]、四块厝区”;明治42年(1909年)10月,清水涵盖当时沙辘支厅下的“牛骂头、公馆、四块厝区”。1920年台湾总督府实施“五州二厅”制度,台中、南投两厅合并为台中州,清水改为台中州大甲郡“清水街”,首任街长杨肇嘉以当地水质清澈甘美将牛骂头改名为“清水”,这个含有日本化风格的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