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类

家庭成分划分的阶级成分的特定指称
红五类是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在经过农村土改,划分农村阶级成分,城市工商业公私合营以后,划分城市阶级成分以后,才逐渐出现的一种称呼。这一称呼不仅指履历表上出身填写为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雇农、佃农)、下中农等的一大批人,后来也泛化到指称他们的子女出生家庭成分为红五类,[1][2][3]黑五类相对。一说是对政治身份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革命军人等五类人的统称,合称工农商学兵。

称呼人群

这种称呼在解放以后十多年很少使用,在文革中逐渐普遍使用。随后几十年在中国社会上对某些人的称呼。
先是指履历表上出身填写为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雇农、佃农)、下中农等的一大批人。后来也泛化到指称他们的子女出生家庭成分为红五类。
作为家庭成分(政治身份之一)划分的阶级成分的特定指称,带有彼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复杂的、不易为后世所理解的感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