蚣蝮

龙生九子之一
蚣[gōng][] ,又名帆蚣、避水兽、趴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龙生的九子之一,出自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常被置于桥梁、码头、堤坝、闸口等处,有着祈福平安、警示水位的寓意。[1][5][6][2][7][3]
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将蚣蝮列为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7]清代史学家高士奇《天禄识余▪龙种》也有关于蚣蝮的描述:性好水,故立于桥柱。[5]蚣蝮擅长水性,能降水妖,头生椅角,身披龙鳞,面如狮,尾似虎。[6]蚣蝮是一种性情善良而且非常喜好水的兽类,专司治水。[2]
在中国古代,蚣蝮被视为“避水兽”,造桥时常把蚣蝮石雕置于桥头或桥身,希冀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祈求四方平安,如赵州桥都有蚣蝮的形象存在。在故宫中国古代重要的皇家建筑群里,也可以见到蚣蝮的身影。[5][6][2]蚣蝮还常被古人用来化解房屋朝向单一带来的病灾。[1]蚣蝮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镇物文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4]

历史溯源

明代之前,“龙生九子”尚未见典籍记载,明代的文人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提到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8]在明代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中记载了龙生九子,并将蚣蝮列为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7]清代史学家高士奇《天禄识余▪龙种》篇中,也描述:俗传龙子九种,六曰趴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