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

唐初白话诗僧
王梵志(约590-660年),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黎阳(今河南凌县东南)人。[1]
王梵志善于诗歌创作,大多是根据佛理教义劝诫世人积善行德,少做恶事。对世间百态大多都[]揄讽刺,并且不满于很多社会问题。[2]王梵志曾说:“家有梵志诗,生死免入狱。”可见他对自己作品的醒世作用非常自信。[1]其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有的是演绎佛理教义,教化育人,有的则是反映社会现实,批判贪官污吏,诉说民生疾苦。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有时还极具幽默感。他的诗作问世以来,深受佛门的喜爱。从艺术的角度而言,他的诗作是民间通俗诗的代表,对唐代的诗歌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
全唐诗》未收王梵志的诗歌。其诗集已佚,后人从唐宋诗话、笔记等古籍及敦煌残卷中辑得三百余篇。其诗在海外反而极有影响,尤其在日本,大约在八九世纪已广泛流传。[1]

人物简介

桂苑丛谈》和《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王梵志》都说他生于隋代,为黎阳城东人王德祖从枯树中发现收养的,“七岁能语”,“作诗讽人,甚有义旨”。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又说他是“通玄学士”。约可考知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