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

北魏前期平城以北的六个军镇
六镇,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镇,后来成为北魏北边诸军镇的泛称。北魏时期,六镇军人走到历史前台,导致北魏政权覆灭,创建了北齐北周政权。[1]
六镇除大量高车匈奴等胡族人所组成的“基本群众”之外,镇民还包括拓跋鲜卑族人、中原汉族豪强以及流放罪犯。六镇的统治阶层是被北魏朝廷选派至六镇的拓跋鲜卑族人,他们与来自中原的汉族“强宗子弟”一起组成六镇的政治军事核心,控制高车、匈奴等胡族。从组织形式来看,六镇没有推行中原内地的郡县制,也没有全面采取曹魏的军屯制度,而是广泛保留了胡族的部落组织。从经济生产看,六镇的产业以畜牧业为主,河套地带还有一定规模的农业。[1]

概况

历史沿革

天兴元年(398),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当时,在蒙古草原上,有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北魏大军南下作战时,柔然的骑兵经常侵入北魏境内,平城的安全受到威胁。六镇的具体设置时间记载不详。广阳王元深曾说:“昔皇始(道武帝年号,396~398)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北魏边镇大约在道武帝时代已初具规模,当时统称为“北镇”,有的镇还没有固定的治所。太平真君七年(446)六月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发凉、司、幽、定、冀五州十万人在东起上谷(今北京延庆),西到今山西河曲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工程。太和十八年(494)七月,孝文帝巡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下诏六镇及御夷城人,年满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lǐn]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六镇”之称,始见于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