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修武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董修武(1879—1915),四川巴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创办《鹃声》杂志,宣传民主主义。1911年4月奉孙中山之命,回国主持中国同盟会四川支部工作。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在川革命党人联络军学两界百余人秘密商议,推举董修武为召集人,筹划起义响应。12月任四川军政府总政处总理兼财政司司长。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董修武任国民党驻川负责人。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派心腹陈宦四川巡按使,率军入川。陈宦到任后,不到十日,便下令将董修武逮捕。1915年7月29日董修武在狱中惨遭杀害,年仅36岁。[1]

东渡日本

董修武,字特生,四川省巴中县人,生刁;1879年(光绪五年).祖父董[]清佃耕薄田数亩,兼打铁帮工等以维生计。父董必禄由百货学徒发展到经营“董兴顺”百货店。董修武幼即聪颖,十六岁中县学。时值甲午战败,人们痛于民族危机之严重,竭力寻求救国之路,维新思想因而广泛传播。这个时期,董修武阅读了一些新书新报,萌发了乘时报国的强烈愿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所谓新政,在全国普遍设立新式学堂和广派留口学生.四川学政吴郁生于1902年在成都创办东文学堂,以为学生补习日语和作出国准备,学生由各州县学宫子员中选派,毕业后以官费资送日本留学,董修武由巴中县保举应考,成绩优异而被录取。在校期间,他与同学刘季刚,张俊生,董鸿诗等十余人秘密组织进步小团体, “结纳皆一时俊异之选。”他深受传入内地的革命书刊影响,对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十分仰慕, “[]建虏之贪暴蹙国,夙有革命之志。”1904年,董修武获官费东渡赴日,就学于日本明治大学

投身革命

1905年,孙中山到日本活动,准备创建革命统一组织,董修武首次与之相见, “彼此相谈甚为融洽.”是年,光复会领袖章太炎也由沪出狱,留日学生将其迎到东京,董修武“深敬其学行之精,还拟秩以从之游辙”,与章相谈投机,交往频繁,遂成为兴中会与光复会联系的中介。 8月,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在东京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董修武以及四川籍留日学生熊克武,但[mào]辛,吴玉章、吴鼎昌黄复生等’都被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参与中国同盟会的抉择, “会中同志咸称修武为能。”后各省会员相继归国举义,如胡瑛之入鄂,秋瑾之入浙,熊克武、佘竟成之入川,喻培伦之入粤,黄复生,汪精卫之入京, “多共修武计谋。”建党之初,董修武即“与民党诸巨子谋改革,设《民报》鼓吹内地。”《民报》为同盟会之机关报,董修武、黄复生为之奔走,出力甚多,如筹集款项,购买印刷机,采办所需物品等。所以人称“《民报》风靡神理,君实为其主干。”董修武在日期间,与宋教仁于右任,吴玉章,张澜,熊克武,黄复生等关系甚密。1908年, 《民报》被禁封,董修武乃专于治学,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