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姓

中国姓氏之一
祝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宋代《百家姓》中排名126位。截至2022年,祝姓在姓氏排行榜上位列第135位,人口136.6万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5%左右。祝氏郡望有河南郡、晋阳郡、太原郡等,堂号有太原堂、河南堂、晋阳堂、勤贻堂、东鲁堂等[1]
祝姓起源有二,一是出自有熊氏,为黄帝后裔。西周初,周武王分封先代遗民,把黄帝的后人封于祝地,其地望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建立祝国。春秋时祝国亡于齐国,原祝国公族以国名命姓,成为祝姓。二是以职官为姓。古时设有专门负责祭祀时致祝祷文辞和传达神意的官职,称作巫史,也叫祝史,故后有祝史氏,《姓谱》载“卫有祝史挥”。祝史官的后代子孙有的以职官第一字命姓,成为祝姓。《元和姓纂》载:“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孙因以为氏。”又有祝宗、祝融、祝丘、祝和氏,皆上古火帝祝融之后。祝其,出自子姓,是宋国君戴公之子公子祝其之后,祝其官大司寇,子孙用祖名命姓为祝其姓[2]
外族基因流入祝姓的事件非常之少,直到北魏时期,孝文帝改代北鲜卑族姓为汉族姓时,叱卢氏改为祝氏。北魏之后直到清初,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较大人群改姓祝的事件。清初,在满洲人纷纷改本民族姓为汉姓时,有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等中一部分改姓祝[3]

基本简介

祝[读音作zhù(ㄓㄨˋ),亦可读作zhōu(ㄓ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