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
华北大学(1948年~1950年),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1]
1948年春,党中央预见迎接全国胜利,急需培养大批干部,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毛泽东主席亲为华北大学题写了校名。由吴玉章同志任校长,范文澜同志和成仿吾同志任副校长。1948年8月24日,新成立的华北大学在正定县城(今256医院)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训练班;二部为教育学院;三部为文艺学院;四部为研究部;两院分别是工学院和农学院。华北大学成立时在校学生15000余人。49年4月,华北大学迁入北平。1950年10月,华北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年底,华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干部19194名。[2][1][3][4]
1948到1949年期间,为了适应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需要,一些下属单位陆续脱离学校独立办学。决定将华北大学(主要是华大一部),革命大学和政治大学三校合并,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基础创建我国第一所以社会科学为主的新型综合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1950年2月招生上课。 华大二部外语系和外事学校、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等单位合并,组建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华大三部作为文体、和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中央戏剧学院。华大三部音乐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和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合并成了中央音乐学院。 华大三部美术系于1949年9月并入了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1月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于1949年9月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1950年4月,教育部正式定校名为北京农业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迁京后则独立发展。[1][3]

历史沿革

1948年,由于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党中央预见到,迎接全国胜利,急需培养大批干部,华北大学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