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祖师

唐代得道高僧
惭愧祖师乃唐代福建沙县人,俗姓潘,名了拳,佛教得道高僧,惭愧祖师成佛后,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行仁赐福,兴神助战,功勋卓著。英名远播,四海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间崇拜。梅州灵光寺 唐代懿宗咸通年间,各方信士感恩于祖师之惠泽,纷纷前来朝拜祈福,遂香火旺盛绵延,同时香火也分灵各地,扬名海外,惠泽佑护天下苍生。历经沧桑,香火供养,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流传至今。[1]

人物概述

惭愧祖师乃唐代福建沙县人,俗姓潘,名了拳,佛教高僧,出生于唐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817年4月15日),一个男婴在沙县一个小山村贫苦农民的家庭潘姓人家诞生,这个男婴一生下来就左手握拳,不能伸开,其母认为是不详征兆,便取名为“拳”。三年后,一个衣衫褴褛的托钵和尚来到门前,其父母慷慨布施,和尚说:“阿弥陀佛,听说贵宅小孩生而曲拳,你带出来我看看”。其父母赶快带出小孩,这小孩见了和尚就笑起来了,和尚在小孩左拳上写一个“了”字,真怪,这拳头就慢慢张开伸直了,其父母连声道谢。和尚抚着小孩的头说:“这小孩就叫了拳吧,你与我佛有缘,17年后再与你相见。”说完,飘然而去,遂更名“了拳”。沙县淘金山上的千古名刹锭光禅院和佛教圣地佛光洞,是唐代高僧惭愧祖师潘了拳出家、悟道的地方,这里至今还留传着穿山浮木、救舟显灵等神奇故事。惭愧祖师在台湾 福建 多地方的形象与阴那山祖庙的形象迥异。阴那山祖庙的惭愧祖师像只有一尊,是僧人打扮,而其他地方寺庙(包括广东梅州)大地方都是头戴王冠,着文武装,[xiǎn]足,手持七星剑
咸通七年九月二十五日(866年10月3日),潘了拳在圣寿寺(今灵光寺)圆寂,终年49岁。少时出家为僧,云游四方,其17岁长途跋涉徒步来到广东梅州大埔,来到“万福寺”。后在粤东梅州地阴那山(荫林可能为“阴那”在闽南语中音近所造成的音误)建道场;广教弟子,在阴那山一带共修持32年,成为一代名僧祖师。将圆寂时,认为一世未能广度众生,心觉惭愧,故令弟子在自身的灵骨塔写上“惭愧”两字,因称“惭愧祖师,为大陆佛教和台湾道教或台湾民间信仰的神明之一,又称荫林山祖师。

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