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宗彭

孙宗彭
孙宗彭(1895年9月—1972年7月30日),字稚[sūn],或作[zhì]荪,江苏无锡人,中国老一辈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家。他在生物学和药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创建浙江大学药学系、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等多校教授,并在文化领域有所建树,是梅庵派第二代琴人。

人物生平

孙宗彭于1895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小学毕业、因家道贫寒,只得去当学徒,他刻苦自学,并求教于邻里亲友,进步很快,后考取江苏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2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毕业后,曾任过中学生物学老师,因巧遇中国第一代生物学家秉志教授从美国回来任东南大学生物系主任(1920),录用孙宗彭为助教,他潜心协助秉志教授工作,并开展科研工作。
20世纪20年代是国内军阀混战年代,从欧美留学回国的许多学者,抱着“科学救国”的理念,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科学社》,秉志和竺可桢胡刚复等一大批早期回国的著名爱国学者都是中国科学社的第一代主要成员。他们很重视在国内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孙宗彭成为秉志先生培养成名的学生之一 。孙宗彭教授在东南大学工作的第一篇论文是《小白鼠小肠内上皮因绝食和复食而发生的变化》,发表在中国生理杂志的创刊号上,即第一卷,第一期,而且是第一篇(1927,P.1-6)。他的第二篇论文是《关于切除甲状腺大鼠的肾上腺内肾上腺素的变化》,发表在中国科学社的刊物《科学》上。有人称这两篇文章是中国生理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 。表明孙宗彭在秉志老师关怀下很快成长,朝向内分泌系统发展取得成效。
后来在秉志先生的推举下,孙宗彭申请到美国洛氏基金(Rockfeller Foundation)留学美国(1926-1928),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东吴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曾被载入当时美国科学名人录。孙宗彭曾获落实基金会金质表坠小型纪念章(Fellow of Rockfeller Foundation),章元沛同学曾亲眼目睹此物。后来,洛氏基金成为孙宗彭创办浙江大学药学系争取国外资助的一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