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

明思宗朱由检第三子
朱慈炯(1632年-?),明思宗朱由检嫡三子,母为孝节烈皇后周氏。[1][2]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十八日,朱慈炯被册封为定王。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出阁讲学。崇祯十六年(1643年),行及冠礼。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朱慈炯与太子朱慈[lǎng]等人被俘,朱慈炯被李自成封为定安公。同年四月四日,吴三桂攻破山海关,李自成派唐通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以此向李自成索要太子朱慈烺,但李自成仅将定王朱慈炯送予吴三桂处,拒绝交出太子朱慈烺。两人由此再掀战事,最终双方议和,李自成将朱慈烺也交给了吴三桂。但吴三桂行至永平时丢下朱慈炯,专护朱慈烺。此后便不再有朱慈炯下落的确切记载。后南明弘光帝为他定谥为定哀王。[2][3][4]
清军入关以后,有关朱慈炯起兵反清复明的流言一直流传于社会。顺治康熙两朝,出现了多起“朱三太子案”。朱三太子,一说为皇三子朱慈炯,一说为皇五子朱慈焕,因序齿方法不同导致差异。杨起隆案,假冒的朱三太子为朱慈炯,而王士元案则是朱慈焕。关于朱慈炯本人的具体下落,学者谢绍美推测朱慈炯城陷之后南逃,出家为僧并参与创办了天地会,终老于诏安长林寺。[5][6]

人物生平

朱慈炯于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十五日出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第三子。性颖悟,自幼便得崇祯帝的喜爱。崇祯十四年(1641年)六月,崇祯帝向礼官询问,称朱慈炯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已经十岁应遵循祖宗制度,加封王号。但是接受册封,一定要穿冕服,而参照《会典》记载,男子十二岁或十五岁才行冠礼。让朱慈炯十岁受封加冠,二礼是否能同时进行。于是礼官历考经传及明朝典章制度上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