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的设计者
王小云(1966年8月16日—),中国山东省诸城市人,[3]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密码协会会士(IACR Fellow)。其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兼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1][4][9]
王小云自幼喜欢思考数学问题。1980年,王小云考上诸城一中,并于1983年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8][10]毕业后,她成为数学家潘承洞的研究生,[11]后相继拿到了山东大学数学系的硕士、博士学位。[1]期间,王小云的研究方向由“解析数论”改为“密码学”。[8]博士毕业后,王小云选择留校任教,接连升任讲师、副教授。[11][12]1996年,王小云开始研究哈希(Hash)函数,[8]并开始初涉MD5和SHA-1的研究。[11]次年,其用“比特分析”方法[a],成功破解SHA-0(SHA-1的基础)。[8][12]2004年,王小云在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2004)上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次年2月,王小云及其团队又破解SHA-1算法。同年,王小云和其他专家设计出中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11][13]2005年7月,王小云受聘进入清华大学任职。[12]2017年,王小云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4],2021年入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5]两年后又担任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6]其在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将大力培养高水平密码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17]
密码分析领域,王小云提出了密码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理论,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在密码设计领域,她又主持设计的哈希函数SM3成为ISO/IEC国际标准。[4][18]因其密码学领域出色的贡献,王小云获得多项奖项,如2019年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0年国际密码协会“最具时间价值奖”等荣誉。[4]

人物经历

早年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