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长安寺
长安寺原名“善应寺”。创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后历经清顺治年间(1659)、康熙年间(1671)两度整修,规模日大,改称长安寺。

简介

长安寺原名“善应寺”。又名“万应长安禅寺”,始建於明弘冶十七年(1504年),清顺治己亥年(1659年)某居士矢志捐资修[]。清康熙年(1671年)由礼部尚书龚鼎孳主持重修。据龚鼎[]所撰碑记载称:殿宇“规模宏丽,表表杰出。”前殿内有铜铸关羽像;後殿廊庑南角,有一双铜钟,上铸“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十一月吉*御制”字样,完整地保存了近400年。释迦牟尼殿前的一只铜磬,也是明代铸品,年代还要久远一些。长安寺建筑布局为两进四合院,建筑工整对称,寺门东向,前殿为释迦殿,後殿为娘娘殿。过去长安寺以塑像名冠西山诸寺,据《帝京景物略》载,善应寺(长安寺)的佛像凭几而坐,中国人仪容,与通常的寺中佛像姿态有所不同。寺中所塑五百罗汉像,穿崖踏海,游戏百态,形象生动,是模仿了明代被宣宗赐名“昊不信”的一位画匠绘於昌化寺的壁画风格而作的。长安寺过去以奇花名树著称,迎门高大的汉白玉台阶两侧,现有古老的玉蔺、紫薇等珍贵花木。寺的後进院落里,有两棵传说是元代种植的白皮松(俗称龙爪松)叁天婆娑,老干横空,白鳞斑驳,犹如盤屈的苍[qiú],也是600年以上的古树了。1980年对两殿进行修缮,重新油饰、彩绘,还在前院种植了一株稀有的金丝木瓜[1]
长安寺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