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鸟属

鸟纲雀形目椋鸟科下的属
[liáng]鸟属(学名Sturnus)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椋鸟科的一属。[1]该属下物种为紫翅椋鸟、纯色椋鸟两物种,多地栖或树栖,巢多建在树洞中,喜欢群居。[5][2]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5]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台湾和海南等省份。[6]
椋鸟属鸟类身体结实,嘴尖直有力,腿长;额羽短,而向后倾;头侧通常完全被羽。[9][10]食性杂,食物为果实及无脊椎动物。椋鸟喧闹吵嚷,发出沙哑叫声,也模仿其他鸟的鸣叫声。椋鸟每年繁殖一次,一次可以产下4-6枚蛋,孵化期12天。[9][10][5]
纯色椋鸟于2016年被评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3]紫翅椋鸟在2018年被评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4]椋鸟能捕捉许多害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但是其繁殖力强,也容易造成生物入侵,为果农造成经济危害。[5][11]

历史

椋鸟科的椋鸟属和八哥属形成了一个体型中等偏大的鸣禽群体,它们具有结实的体型、短尾和强壮的喙。根据形态学特征,长冠八哥、Creatophora和留尼旺椋鸟这三个单型属被认为属于同一个分类群(Amadon 1943,1956)。19世纪的鸟类学家遵循当时流行的趋势,即接受小型属,因此他们识别出了大量的椋鸟属(例如Oates 1889;Sharpe 1890,1909)。Amadon(1943,1956)的具有影响力的论文扭转了这一趋势,自此以后,体型较小、更偏向地栖的、尾巴逐渐过渡的种类被归入八哥属,而体型较大、更偏向地栖的、尾巴逐渐过渡的种类则被归入椋鸟属。椋鸟属和八哥属之间的界限仍存在争议,因为三种(melanopterus(黑翅椋鸟)、burmannicus(红嘴椋鸟)和nigricollis(黑领椋鸟)已被交替归入其中一个属或另一个属(例如Harrison 1963;Sibley & Monroe 1990;Dickinson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