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

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瓮城(wèngchéng),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1]
瓮城是建造于城门外侧的辅助性建筑,[2]中国古代城市通常在城门外加筑小城,以夯土或砖石建成平面为半圆形或方形的空间环护在城门外侧,高与大城相同,其圆者似瓮,故称瓮城。[2][3]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dié]等防御设施,[4]城门上设有闸板,可放下封门,[2]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4]
瓮城由汉代以后的雍门发展而来;北宋时称方形者为方城,瓮城门开于正面;南宋时皆称瓮城,城门皆开在侧面;南宋以后在瓮城正面墙上建战棚,设箭窗,至明代发展成为有多层箭窗的箭楼。瓮城具有加大防御纵深、增强城池防御能力的功用。[2]

概况

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