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生产的大炮
克虏伯大炮英文名是"Krupp Gun",利用的是螺丝拉火引火管,这是一种摩擦点火装置,通过从炮闩后部的火门管拧入铜丝圈来点燃火药,从而启动发射过程。[1]
克虏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恪守时间、遵从纪律、执行命令是这个家族的传统,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年4月26日-1887年7月14日)是德国实业家,他被誉为火炮大王,这一称号源自于他生产的大炮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的重要贡献。[2]
克虏伯大炮口径约280毫米、炮管长11.2米和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mm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克虏伯大炮的成功也体现在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凭借120门克虏伯后膛钢炮击败了法军,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普法战争的胜负实际上就是在“克虏伯大炮”的轰鸣声中决定的。[2]

火炮介绍

克虏伯大炮的名声在近代世界上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而在中国的名声尤大。钢铁大炮伴随着KRUPP这个外来词进入中国后,沿袭以往对火炮命名的方法,中国人给了这种火炮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克虏伯,字面上看起来级别要高于以往的XX大将军。对于这个词翻译之妙,实在可以在中国翻译史上大书一笔。克虏伯在中国的出名主要当然不是它妙之又妙的译名,而是那一尊尊钢铁后膛大炮。曾经,克虏伯大炮几乎就是中国海防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