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全国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敌后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由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人口将近两千万,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建过程

1937年底至1938年春,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下,华北重镇太原郑州济南相继沦陷,国民党军队向南溃退,地方政权瓦解,使平汉、津浦、陇海、石德四大铁路之间的广大地区成为真空地带。河南省委、河北省委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深入这一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为创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春,冀南、豫北、鲁西南地方党组织,建立了游击队,初步打开了冀鲁豫根据地的局面。同年底,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部队进入鲁西南地区,推动了该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建设。1939年2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领344旅一个指挥“架子”及旅属独立团(688团3营编成)去了冀鲁豫,从晋东南进到濮阳聊城菏泽内黄滑县一带,和地方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开展游击战争,连续取得反日伪军“扫荡”的胜利。到年底,部队扩大到7000余人。1940年4月,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在黄克诚率领下,由太行山区东进到冀鲁豫边区,同冀鲁豫支队会师合编,成立冀鲁豫军区,黄克诚兼任司令员,崔田民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鲁西军区,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不久,黄克诚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率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和新编第二旅由冀鲁豫南下,加强华中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冀鲁豫根据地向南发展到陇海路,西面、北面接连晋冀豫根据地,东面与山东根据地相邻。1941年1月,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晁哲甫为主任,崔田民、贾心斋为副主任。至此,包括冀南、豫北、鲁西南地区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1]

作战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