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丽红

中国台湾女作家
萧丽红(1950年2月24日—),台湾女作家,出生于台湾嘉义布袋镇。她的作品在台湾女性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浓厚的古典情怀和深刻的乡土情感著称。萧丽红的小说风格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和《红楼梦》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台湾乡土的深厚感情和多年来的佛学修为。她的代表作包括《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白水湖春梦》等。其中,《千江有水千江月》获得联合报长篇小说奖优等奖,而《桂花巷》则被改编成电影。萧丽红的写作生涯中,她喜欢通过大家庭的人物和生活细节来传达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并巧妙地融合了闽南语的精华。

个人经历

五岁时,她的父亲因救火过世,由寡母独立养育她和她的姐弟三人,家教极为严格。童年时,她常与祖母一起生活,从而深受邻里间庶民妇女的语言、信仰和习俗的影响,并对故乡布袋镇的歌仔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萧丽红就已经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1966年9月,她的第一篇散文《老去日子里的梦》在《联合报副刊》发表,随后又发表了《隐去波纹的空间》和《都是那太阳》。1968年,她从省立嘉义女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而是开始外出工作以负担自己的生活。在这段时间,她阅读了大量古典小说,尤其是《红楼梦》对她影响深远。
1974年,萧丽红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短篇小说《黑妮》,并在11月出版了小说集《冷金笺》。1977年1月,《桂花巷》出版,书中描绘了清末南台湾北门屿渔港一位女子传奇性的一生,其独特的风格和成熟的人物塑造使其成为萧氏七十年代的畅销名著,并被改编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