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隅郡

夷隅郡
夷隅郡(Isumi-gun)位于日本千叶县,截至2005年,该郡人口约为19,370人,面积为154.75平方公里。现辖有大多喜町御宿町两个町。夷隅郡曾包括整个胜浦市、大部分的夷隅市以及部分的睦泽町,但随着合并和整合,现已缩小至两个町。该郡位于东京都市圈的外围区域,距离首都中心大约70公里。

历史沿革

夷隅郡是上総国古代的郡之一,以流经胜浦市山区至太平洋沿岸的九十九里浜南部的夷隅川命名。在奈良时代的编年史中,该郡以不同的名称被提及,通常称为伊志美(Ishimi)。《日本书纪》记载该地区为伊甚国(Ijimi no Kuni),而《古事记》则称之为伊自牟(Ijimu)。在古代,该郡与西边的茂田郡和海中郡,以及北边的羽生郡和长柄郡接壤。在平安时代(794-1185年),该郡被划分为两个庄园;一个位于北部,另一个位于南部。源頼朝(1147-1199年)在当地武将上総広常(?-1184年)的帮助下,从这两个庄园中征召士兵。[lài]朝随后建立了镰仓幕府。在这一时期,建造了万木城和大多喜城。曾经是一个村庄、现在是夷隅市一部分的国吉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市镇,并且至今仍举办每月六天的市场,称为六[zhāi]市。到战国时代(1467-1573年)末期,该郡曾被时氏、北条氏和佐土原氏等家族控制。佐土原氏在1590年将该地区割让给了織田信長(1534-1582年)。
江户时代,夷隅郡的名称被标准化为现在的汉字和发音。作为日本统一的一部分,德川家康(1543-1616年)于1590年进入关东地区,并将夷隅郡授予了他信任的将军本多忠胜(1548-1610年)。在德川幕府统治下,由本多忠胜从大多喜城控制的小型封地大多喜藩控制了郡内的18个村庄,另有57个村庄由其他领地控制(包括属于土佐国新田藩的一个村庄)。剩余的108个村庄为天領,直接由中央政府控制,并由各种旗本,即直接为德川幕府服务的武士管理。江户时代的特点是该郡大规模开发稻田。
明治维新后的地籍改革中,该地区归千叶县管辖,1889年4月1日,被划分为两个町(大多喜和旭)和21个村。胜浦于1890年3月12日升格为町,国吉(未来的长者町)于1893年9月22日升格,大原于1899年12月2日升格,御宿于1914年4月1日升格,興津于1921年1月1日升格。夷隅町于1954年4月29日通过合并长者町和邻近村庄而成立,而館山町则在同年12月成立。胜浦于1958年10月1日升格为市。館山町和长者町于1961年8月1日合并成为三芳町,使得郡内剩下五个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