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伯纳斯·李

英国计算机科学家
蒂莫西·约翰·蒂姆·伯纳斯-李爵士(Sir Timothy John "Tim" Berners-Lee)[1]是一位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互联网之父”。他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发明者,并且登上了1999年“时代100人”榜单,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伯纳斯-李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3Com创始人教授,并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担任联合职务。此外,他还是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和基督堂学院的荣誉学生。[2][3]
蒂姆·伯纳斯·李出生于1955年6月8日,在伦敦的一个科学家家庭中长大,他的父母均为计算机科学的先驱。1976年,他从牛津大学毕业,获得了物理系一级荣誉学位。1984年,他加入了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1990年12月25日,他成功实现了HTTP代理与服务器的首次互联网通讯,这一成就标志着万维网的诞生。他选择无偿向全世界开放万维网,没有为其申请专利或限制其使用,这一决定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1]
蒂姆·伯纳斯·李因其在工程领域的创新贡献而荣获了多项国际知名奖项,如日本奖、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基金会奖、千年技术奖以及德国的Die Quadriga奖。2004年,他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并于2007年荣获功绩勋章。2009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著作《编织网络》(Weaving the Web)详细记录了他关于网络的思想及其发展历程。[3]

人物经历

1955年6月8日,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出生于英格兰伦敦西南部。父亲是康威·伯纳斯·李,母亲是玛丽·李·伍兹。他的父母都参与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电脑,曼切斯特1型(Manchester Mark I)的建造。伯纳斯-李在辛山小学(Sheen Mount Primary School)念小学,在伦敦伊曼纽尔公学(Emanuel School)念中学。1973年,他中学毕业,进入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深造,最后以一级荣誉获得物理学士学位。2017年,他因“发明万维网、第一个浏览器和使万维网得以扩展的基本协议和算法”而获得2016年度的图灵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