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制汉服

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
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包括唐代汉服和根据唐代汉服的形制发展、复原的一种现代汉服。特征有交领、右[rèn]、系带等。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唐制汉服也包括改良唐装胡人汉民族以外各少数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服饰)所穿的衣服等。

历史

传统的襦,裙装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人们总说到的衣裳二字,其实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衣与裳分开。这种妇女的服饰不是连衣,而是分两截的穿法一直延续到明末。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交领或对襟系上带结,下面的裙子围起来系上长长的裙带,上衣或者掖里面或者自然的松散着,后来这种松散的上衣不断加长,一直覆到膝盖部,就后来发展成了明代的[bèi]子。
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都很华丽,基本上都是拖摆至地,有的达几余米,比如,有的袖阔4尺,裾曳地达到5尺,因此,如同后来的欧洲一样,衣摆的长短决定着妇女的身份地位。罩衫一般都是广袖的,广袖就是人们常看到的宽大的袖子,唐代的广袖基本呈方片形,类似今天的和服袖子。另外还有一种晚唐时期的礼服,都为宫廷命妇所著,称为钗钿礼服。
唐制汉服--齐胸儒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