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

中书门下
政事堂是中国唐宋时期宰相议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1]
唐初,为了便于宰相集议军国大事,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他们都是宰相;其后,皇帝又以品秩较低的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执政;光宅元年(684)中书令裴炎以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为由,奏请移政事堂于中书省;政事堂设于门下省时,由侍中执政事笔,移至中书省后,由中书令执政事笔。[1]
唐初以来,门下省以处理庶政为主;有关国家政务的上行文书,都需要经过门下省的审读而后上达,向下颁行的皇帝命令文书,也要经过门下省的签署或转发;门下省实际上成为国家政务裁决的枢纽;而中书省则偏重政令的起草和颁行;移政事堂于中书省,不是简单的宰相议事场所的变化,而是反映政事堂工作侧重点的转移;中书令开始在政事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意见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1]

词语资料

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