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补求

中国植物学家
钟补求(1906~1981),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人,著名植物学家。钟补求1927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工作以后渐渐地爱上了植物专业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他是我国玄参科研究的权威。

生平

钟补求(1906~1981),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人,著名植物学家,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钟观光小儿子,父子俩对植物分类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钟补求1927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22岁在杭州西湖博览会植物部当管理员,以后又担任了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标本室的管理员,渐渐地爱上了植物专业,通过刻苦钻研,进步很快。1934年,补求担任了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两次上黄山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先后发表了《黄山植物名录》和《黄山植物续志》。1935年,补求发表《中国桔梗科植物之初步研究》一文,成为我国第一位研究桔梗科植物的学者,为以后的同项研究开创了道路。抗战爆发前夕,补求随研究所一起内迁陕西武功,临行前父亲握着他的手,嘱咐他一定要为祖国的植物学事业努力奋斗,不可半途而废。补求到陕西后,在父亲足迹未至的秦岭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采集工作,前后采得5400多号植物标本,其间还受刘慎谔委派,与西北农学院王凤亭等筹建一座植物园。1947年,补求任陕西武功植物研究所所长,派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巴黎自然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进修,获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后改为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桔梗科玄参科、秦岭植物。1951-1954年对西藏的草地和草地植物进行了调查,并有幸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深入西藏腹地进行科学考察的植物学家之一,在西藏采得植物标本约5000号。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批有关西藏草地资源科学方面的调查成果。这些早期草地资源调查方法很有影响。
钟补求是我国玄参科研究的权威,发表过一系列重要文章,并主持编写了《中国植物志》中玄参科部分的第67卷第二分册和第68卷。他对玄参科马先蒿属十多年的研究尤其精辟。20世纪50年代,发表《马先蒿(Pedicularis)的一个新系统》的著名论文,这是在李惠林的《中国马先蒿属的重订》(1948~1949)一文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补求根据花冠形态、叶序的变化及物种分布式样,论证了物种的形成、该属起源中心及种间亲缘关系;根据形态、亲缘和地理分布资料,利用生物统计学证据,提出了马先蒿发生中心,建立了马先蒿属的新系统;对泊兰氏经向分布线路的投射线路的理论作了详尽的研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植物的海拔分布,通过抗性理论,来证明系统排列合乎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探讨等。补求的这篇论文为我国多学科综合研究植物进化开创了先例,荣获1956年我国第一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英国皇家邱园植物院称誉他是“世界马先蒿权威”。补求在豆科槐属的研究也造诣很深,发表了《中国槐属的研究》等重要论文,并系统研究了全世界的槐属植物,也是世界上槐属研究的权威。英国植物学家歌德的名著《有花植物地理学》中引用了他对豆科槐属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