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廊桥

四川成都的明清风格桥梁
安顺廊桥,位于成都府河与南河交汇处,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商贸、餐饮、观光、人行功能于一体的古典桥梁。桥长81米,宽6米,采用明清风格打造,高度浓缩了古典建筑风格之精华。安顺廊桥是古典建筑与现代城市相得益彰的典范,是府南河上一道经典风景线,已成为四川省最靓丽城市地标之一。[1]
安顺廊桥北接存古巷与滨江东路的交叉口,南接太平街护河通道,桥体四周、桥面通道及栏杆均由青石制成,桥栏杆上雕有梅、兰、竹、菊等图案,桥墩上配有两个水兽镇桥,桥的两侧各有一座仿古牌坊。桥体两侧有历代名人题咏成都的诗句以及两幅巨幅浮雕,其中左面一幅是《锦绣成都史诗画卷》之秦汉成都城垣图。桥北面仿古牌坊柱上,是成都人刘行知所撰楹联:“双水合流紫气东来景存天府;一桥卓立大江东去名在中华。”[2]
安顺廊桥,原名“长虹桥”,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安洪德任华阳县令期间,百姓安居乐业,他还将捕获的强盗赃银全部用来修建大桥,老百姓感其恩便将桥更名为“安顺桥”。1996年,成都市实施府南河(锦江)整治工程,拆除了垮塌破旧的老安顺桥;同年3月,府南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委托市政工程设计院将老安顺桥重新设计为一座兼有历史文化、商旅功能的三孔仿古景观桥。1997年,成都地名委员会将老安顺桥命名为“安顺廊桥”。2000年,安顺廊桥开始修建,2003年8月完工。[2]

简介

安顺廊桥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现在还无从考证,关于它的最确切记载,在清朝康熙初年,安顺桥被称为虹桥。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桥身破败,桥体岌岌可危,当时的华阳县令安洪德便发动民众,重新修筑了这座桥,并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安顺桥,意在求个平安顺利的好兆头。风雨三百年后,安顺桥被一场罕见的洪灾冲毁。二十一世纪初,安顺桥几经修建才得以恢复其大致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