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伯

南朝刘宋散骑常侍
颜师伯(419-465),字长渊,琅邪临沂人,南朝刘宋大臣,名将,庶族出身,竟陵太守颜邵之子。少孤贫,涉猎《书》、《传》,颇解声乐刘道产镇守雍州,以为辅国行参军宋孝武帝镇藩时,颇受倚重。后随宋孝武帝讨平刘劭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参与平定刘义宣臧质的叛乱,任黄门侍郎,进封平都县子,食邑五百户。后进号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在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战中,率军多次击溃北魏,收复济水以北的失地,进号征虏将军。后迁御史中丞,领步兵校尉,迁侍中,深得孝武帝信任,奏无不可。孝武帝刘骏临崩,受遗诏辅幼主,领尚书中事。居权日久,骄奢淫恣,不可一世。不久,迁尚书右仆射,领丹阳尹,转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永光元年,与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令柳元景密谋废掉刘子业,谋泄被诛,时年47岁。明帝刘彧即位,下诏为颜师伯平反,以颜师伯弟颜师仲之子颜干继承颜师伯的封爵。[1][2][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颜师伯(419年-465年),字长渊,琅邪临沂人,是东扬州刺史颜竣的族兄。他的父亲颜邵谢晦元嘉初年,密谋和起兵反抗宋文帝刘义隆失败,饮药自尽。颜师伯自幼丧父,家中贫寒,广泛涉猎书籍史传,相当精通音乐声律,稍长大后开始涉猎《书》、《传》,尤其对声乐造诣较深。颜师伯虽出身次等的琅[]颜氏的偏支,但他这一支在晋宋之际便已沦落,父亲谋反被杀,颜师伯的叔父更嫁女给东莞寒门刘宪之,家族已经和寒门通婚,又自幼家贫,到宋文帝元嘉年间已经沦为贫寒的寒门庶族。
元嘉十八年(441年),刘道产镇守雍州时,颜师伯被举荐为辅国行参军,弟妻为臧质女,臧质任徐州刺史时,任颜师伯为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