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适居性

行星适居性
行星适居性是天文学里对星体上生命的出现与繁衍潜力的评估指标,其可以适用于行星及行星的天然卫星
生命的必要条件是能量来源(通常是太阳能但并不全然)。但通常是当其他众多条件,如该行星的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与天体物理学的条件成熟后,方会称该行星为适合生命居住的。外星生命的存在仍是未知之数,行星适居性是以太阳系地球的环境推测其他星体是否会适合生命居住。行星适居性较高的星体通常是那些拥有持续与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与单细胞生命系统的星体。对行星适居性的研究和理论是天体科学的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太空生物学
对地球以外的星体进行生命探索是极古老的话题,最初是属于哲学及物理学的研究领域。而在20世纪后期科学界对此有两个重大突破。其一是使用先进机器对太阳系里其他行星卫星进行观察,获得这些星体的适居性资料,并将其与地球的相关资料作比较。其二是外太阳系行星的发现,它们是在1995年首度发现的,其后进度不断加快。这个发现证明了太阳并不是惟一的拥有行星的星体,而且亦扩阔了探索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的范围,使外太阳系星体亦被纳入研究之中。

适合恒星系统

研究行星适居性的首要步骤是由恒星着手,而非行星本身。而通常类地球的行星则是富有资源,因此会有较高机会出现生命。搜寻地外文明计划赞助的凤凰计划底下的科学家们则正是为了探索其他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而在努力。其中杜布尔与塔尔特在2002年开发了适居恒星表。他们在接近十二万颗属于依巴谷星表的恒星里筛选出一万七千颗适居恒星,而且其使用的筛选条件正好使人们明了影响行星适居性的天体物理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