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顶蟆口鸱

夜鹰目蟆口鸱科动物
黑顶蟆口[chī]学名:Batrachostomus hodgsoni):体长约24厘米,小型鸟类。体形与夜鹰相似。但嘴形宽大,上嘴甚曲而具钩端。前额和头部的羽须甚为发达,鼻孔上有羽须掩盖着,这些特征可与夜鹰科鸟类相区别。全身体羽满布 黑褐色、棕色的白色相杂的虫[]状斑纹;头顶多黑褐色,后颈有一首这不完整的白色领斑,飞羽黑褐色,先端杂有棕色点斑;颏棕白色,胸有大形白斑,下体余部白沾红棕色。虹膜皮黄色,嘴、脚粉红色。
主要栖息于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带,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单独活动,白天隐蔽于灌木丛或草丛中歇息;黄昏时低空飞行,捕食飞虫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小型鼠类。在中国以内仅见于云南西南部潞西三台山。中国以外分布于锡金印度北部阿萨姆缅甸以及中南半岛

形态特征

黑顶蟆口鸱额棕白色而缀以黑色,额基具前伸的黑色刚毛状羽,与额羽一起盖住鼻孔。头顶黑褐色,具缀有灰白色的红棕色波浪状斑;眉纹棕白色,枕部沾棕,后颈具不完整的杂有黑斑的白色领环;头、喉侧和耳羽羽干特形延长如发。头、颈、喉的两侧浅棕红色,密布黑斑;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覆羽暗棕红色,具黑褐色虫蠹斑和斑点;背、大覆羽和外侧覆羽更缀有白斑,最内侧飞羽和肩羽多为白色,具黑色中央斑和端斑;飞羽黑褐色,先端杂有棕色斑点,外[xiá]具浅棕白色横斑,内侧飞羽横斑为红棕色;尾羽较长,呈凸尾,中央一对尾羽呈大理石样的灰褐色,具有黑色和4道大理石样黑白色宽阔横斑;外侧尾羽更多棕红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具白色“v”形斑。颏淡棕白色,前颈近白色,具黑色次端斑;胸暗棕红色,具黑褐色虫蠹斑和杂有大形白斑;下体余部白而沾红棕色,亦具黑色次端斑。
黑顶蟆口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