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

宋代词人、兵部郎中
朱敦儒是一位由北宋南宋的代表词人。他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 1159 ) ,字希真。他是洛阳人,但有研究怀疑他的籍贯是维扬,而洛阳是他的生长地。别号洛川先生、伊水老人、岩壑老人、洛阳遗民、少室山人等。南渡之前,朱敦儒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出仕,后来因为宣和乱政而辞官归隐。靖康中他曾被召至京城,然后再次辞官。[1]朱敦儒历任左承奉郎、通判临安府、枢密行府咨议参军秘书郎、都官员外郎、江南东路制置大使司仪参军、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等,最后退休后居住在嘉禾。即使在秦桧下台后,他仍然不出仕,直到绍兴二十九年(1159)去世。[2]
朱敦儒出身于殷实之家,闲适富足。他在年少时和陈东野学习,曾赋诗“试将天下照,万象总分明。”[1]他在洛阳作词《[zhè]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网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靖康元年(1126 ),朱敦儒开始南渡漂泊之旅,在《忆旧》一诗中写道:“早年京洛识前辈,晚景江湖无故人。难与儿童谈旧事,夜攀庭树数星辰。”朱敦儒出仕于赵构朝廷,历经十多年,其《暌索帖》的书写时间很可能是在朱敦儒刚刚就任此职位的绍兴十五年( 1145) 。[3]
黄升在《花庵词选》中评价朱敦儒说:“希真东都名士,词章擅名,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朱敦儒能书会画、精通诗词乐器,其才华受到众人肯定。宋代汪莘在《方壶先生集•自序》中,将朱敦儒词与苏轼辛弃疾并称为“宋词三变”,朱敦儒是二变,称其词“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周比大在《二老堂诗话》中,给予朱敦儒词极高的赞誉:“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诗词独步一世。”时人更将其列为洛中“八俊”中的“词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使君诗》)。[4]他一生追求隐逸出世的生活,但却因时代所迫而两度出仕,他的词作也因其生活经历而分为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点,即将自我形象熔铸于词,清旷飘逸的艺术风格和辞浅意深的俚俗语言。他一生词作颇丰,其创作对辛弃疾及后来的辛派词人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5]

人物经历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他是宋代著名词人,河南(今洛阳)人。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靖康建炎年间,隐居故乡,写就了许多描写洛阳自然山水和名胜风物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