潟湖

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带湿地
[]湖是海岸带上由堡岛、沙坝或沙咀与海洋隔开,或围拦河口,或包络海湾的封闭、半封闭的浅海水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带湿地,它和外海之间常有一条或多条[chà]道相连。潟湖地处海陆相交的地带,常有陆地河流注入,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受河流和海洋的共同影响,在水文特征和沉积作用上都具有其特殊性。[1]
根据潟湖在沉积物成分、生物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海岸类、珊瑚类、淡化类、咸化类之分。其中,盐度大于3.5%时为咸化潟湖,小于3.5%时为淡化潟湖,后者可进一步成为沼泽化潟湖。[2]比较著名的潟湖有新喀里多尼亚潟湖品清湖、库尔斯潟湖等。[3]
潟湖不但具有湿地几乎所有的生态价值功能,还有某些特有的价值:首先,潟湖可以作为船舶的天然良港,如高雄港;其次,潟湖是鱼、虾等海洋生物的重要的繁殖、觅食的场所,非常适于水产品养殖;此外,潟湖还是重要的泥炭、煤、铁、盐、石油等资源的矿区。[1][4]

分类

潟湖(xì hú)(误称泻湖由于潟字少见并被不少人认为是繁体字,其实不然):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涨潮流带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潟湖沉积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积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质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质夹砂砾石物质组成,往往有黑色有机质粘土与贝壳碎屑等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