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村

江西省抚州市下辖村
流坑村是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的一座古村落。村庄坐落在乌江边,距离乐安县城38千米,占地面积为3.61平方千米。[1]流坑村是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建筑物。目前,村内保存着260处各类建筑遗址,其中包括19处明代建筑,以及321件重要文物,如高坪别墅、武当阁、环中公祠、状元楼、翰林楼、理学名家宅、文馆和三官殿等。流坑村在科举仕宦、文教学术和经商贸易等方面涌现了许多人才,村内的匾联数量达到了622块,这在中国的村落中非常罕见。[2]因此,流坑村成为了江西传统村落的代表,被专家评为“江西独一无二,全国少见”。流坑村的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了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此外,流坑村还被评为“古色江西——江西十大文化古镇(村)”和《最美古村落》等榜单,并荣获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3]

历史沿革

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建村,始属吉州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裔孙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
流坑村[乐安县牛田镇下辖村]
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xiǎn],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绍继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代到清初,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6所,清道光时达28所。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薄、教谕,超过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