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

以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机车
内燃机车(internal combustion locomotive[1],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源,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用来牵引车厢在轨道上行驶的动力车。[1]
20世纪初,部分国家开始探索试制内燃机车。1924年,苏联制成一台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并交付铁路使用。1925年,美国将一台220kW电传动内燃机车投入运用,从事调车作业。联邦德国在1971年试制出1 840kW的交一直一交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从而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内燃机车随后的发展,表现为在提高机车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以及防止污染、降低噪声等方面。[2]
内燃机车由内燃机、传动装置、车架、车体、转向架、辅助装置、制动装置、控制设备、车载信号设备等基本部分组成。按内燃机种类将内燃机车分为燃气轮机车与柴油机车。内燃机车根据采用的传动装置类型又分为机械传动内燃机车、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和液力传动内燃机车[1]
截止2023年,据统计全球内燃机车保有量在10万辆左右,平均车龄已超过25年。按照机车30年的设计寿命,大部分机车已到了寿命的中后期。但在欧美等国家,机车已逐步通过再制造实现了再利用。 北美地区具有较长的内燃机车再制造历史,再制造数量最大,如美国UP铁路公司和加拿大CN铁路公司是再制造的典型企业,美国十大铁路公司拥有约2万台内燃机车,其中有1万余台使用20年后进行再制造。西欧各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展机车车辆再制造工作,其中英国再制造了890台内燃机车。东欧和俄罗斯内燃机车再制造产业在2000年左右兴起。[3]中国内燃机车保有量在1.2万辆左右,其中国铁集团约有7200辆内燃机车,路外企业约有5000辆内燃机车。中国半数以上内燃机车的运用年限超过 20 年,走行公里数超过300万公里,普遍面临排放差、油耗高、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无法满足现在节能减排的应用要求。中国内燃机车再制造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远超使用寿命且状态差的内燃机车仍以更新为主。[3]

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