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口

海防与江防要塞
中国明、清海防与江防要塞。因曾为吴淞江长江之口,故名。黄浦江与长江汇流处。东距长江口30余公里,北与崇明岛、东与长兴等岛隔水对峙,扼长江主航道翼侧,为上海南京的通海门户。清顺治初改吴淞营,置战船驻守。此后,在河口两岸先后筑有东、西炮台,南石塘南、北炮台和狮子林炮台,中华民国元年(1912),称吴淞要塞。
吴淞口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多次为外国侵略者入侵之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侵掠吴淞,参将俞大猷率军据此破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侵略军侵犯广州受挫后,又北犯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凭借吴淞有利地形抗击英军。

位置

吴淞口位于今上海市区北部,黄浦江长江汇流处,原先是吴淞江的入海口,故称之为吴淞口。现今吴淞口是黄浦江的入海口,实质上已经是“黄浦口”了,但官方名称一直没有更改,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段古老的历史。

演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