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学上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是物价上涨率特别高的、通常也是加速的通货膨胀过程。P·卡甘曾把恶性通货膨胀定义为一般物价水准每月上涨率超过50%的一种状况。后来他又说: “……就是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水平的一次极端迅速上升”。如果接受通货膨胀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观念 (赫尔穆特·弗里希语),就不会对恶性通货膨胀无精确定义感到奇怪。P·卡甘认为,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价值贮藏职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能完全放弃贬值中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迅速贬值的货币保有量。[1][2][3]

简介

经济学上,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急速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很快失去价值。恶性通货膨胀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标准界定。一般界定为每月通货膨胀50%或更多,但很多时候会采取宽松界定,使用的比率会更低。多数经济学家认同的定义为“一个没有任何平衡趋势的通货膨胀循环”。
恶性通货膨胀
1956年,Philip Cagan撰写的Monetary Dynamics of Hyperinflation,一般被视为最早研究恶性通胀的书目,他当时把每月50%以上的通胀,称为“恶性通胀”,又或“超通胀”。